一、课程信息
课程信息表
课程名称 |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开课院部 | 招生就业处 | ||
课程代码 | 020384 | 考核性质 | 考查 | ||
前导课程 | 《专业认知》、《心理健康教育》 | ||||
后续课程 | |||||
总学时 | 32 | 课程类型 | 理论课 | 是□ | |
实践课 | 是□ | ||||
理论+实践 | 是√ | ||||
理实一体化 | 是□ | ||||
适用专业 | 学前教育专业 |
二、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课程性质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为各专业学生就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的公共必修课。是在近几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就业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求职应聘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培养正确的职业意识、规划科学的职业生涯、掌握有效的求职技能为主线,以提升学生求职择业能力为目标,全面实施学生职业发展及创业就业指导与专业岗位要求、人生目标相接轨的理念。
三、课程目标
1.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明晰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了解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就业创业政策,掌握必要的求职择业方法和技巧,正确选择职业发展方向,为成才与发展奠定基础。
2.知识目标
(1)掌握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操作方法,认知职业生涯规划与自身职业发展的关系;
(2)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
(3)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
(4)掌握基本的求职信息、就业技巧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3.能力目标
(1)掌握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如何进行生涯设计规划;
(2)了解职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
(3)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竞争能力及创业能力;(4)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4.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3)提高学生主动求职意识,正确处理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
序号 | 项目 (模块) | 任务 (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重难点 |
1 | 职业生涯规划 | 职业生涯规划 | (1)了解职业生涯规划 (2)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
| 教学重点: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教学难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初步的规划
|
探索职业自我 | (1)职业兴趣 (2)职业性格 (3)职业技能 (4)职业价值观
| 教学重点:掌握探索职业兴趣、性格、技能和价值观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性格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 ||
2 | 认清国家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 | 就业形势与政策 | (1)认清就业形势 (2)关注就业政策 (3)就业程序 | 教学重点:掌握当前就业形势及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 教学难点: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 |
3 | 就业指导 | 就业准备 | (1)就业信息的准备 (2)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及心理调适 (3)求职材料的准备 | 教学重点:求职材料的撰写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岗位设计自己的求职简历 |
就业途径与求职方式 | (1)毕业去向和就业渠道 (2)求职方式 (3)预防求职陷阱 | 教学重点:掌握各类毕业去向和就业渠道 教学难点:如何预防求职陷阱 | ||
求职技巧和职场礼仪 | (1)求职笔试攻略 (2)求职面试技巧 (3)求职礼仪 | 教学重点:笔试、面试的应对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顺利通过面试关 | ||
职场适应 | (1)完成角色转化 (2)修炼职业素养 | 教学重点: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 教学难点:如何修炼职业素养
| ||
就业权益与保障 | (1)大学生的就业权益与义务 (2)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 (3)劳动争议及处理 (4)劳动维权的注意事项 | 教学重点: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大学生的就业法律保障
| ||
4 | 创业教育 | 把握创业的机会 | (1)创业意识与创业者 (2)创业机会 (3)大学生常用的创业模式 | 教学重点: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教学难点: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
|
5 | 补充知识 | 就业、升学补充知识 | (1)宜昌人才新政介绍 (2)专业、行业就业形势分析 (3)专升本政策解读 (4)优秀校友/行业专家讲座 (5)参观企业
| 重点:宜昌人才新政宣传、专升本政策的解读、所学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和行业分析 难点:如何选择岗位和专升本学校
|
2.学分与学时分配
《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学时分配表
项目(模块) | 任务(单元) | 学时 |
职业生涯规划 | 职业生涯规划 | 2 |
探索职业自我 | 2 | |
认清国家当前就业形势与注册 | 就业形势与政策 | 4 |
就业指导 | 就业准备 | 4 |
就业途径与求职方式 | 4 | |
求职技巧和职场礼仪 | 4 | |
职场适应 | 2 | |
就业权益与保障 | 2 | |
创业教育 | 把握创业的机会 | 2 |
补充知识 | 就业、升学补充知识 | 4 |
考查 | 2 |
五、课程实施
1.教学条件
(1)教学设施
本课程教学需要实训场所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室和心理咨询室,各自应配置相关的器材及职业测评软件。教务处要确保本课程老师每次课能使用多媒体教室。学校图书馆相关藏书要丰富。
(2)师资条件
担任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讲师职称任职资格和职业指导师资格;
(3)具有本学科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比较丰富的教学、科研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2.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也可采用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采取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和实践等方法。
(1)结合需求,全程指导。根据年级和专业特点、市场需求,指导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和生涯规划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组织、渗透和强化就业创业指导,突出就业创业指导的教育和服务的功能。
(2)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针对当前学生就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介绍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指导学生树立竞争就业和自主创业观念,掌握就业创业政策,学会依法维护劳动权益。
(3)充分运用现代化训练技术和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就业指导教学与训练,激发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的热情。
(4)强化整体教学训练效果。注重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结合,保障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课堂训练和课外指导的结合,保证就业指导的训练时间;注意团体指导与个体指导有机结合,强调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5)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训练和指导。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开展就业指导教学训练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探索新的就业指导形式和方法。
3.教学评价、教学考核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1)课程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考核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否思考并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掌握了求职的技巧和方法;是否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是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自己管理自己,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职大学生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课堂考勤20%,缺席(包括旷课,请假)1/3以上者不得参加终结性考查;课堂互动、平时作业40%。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要关注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还要注意是否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潜能。通过一下方式评价:
(1)通过教评教、学评教等方式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效果进行评价考核。
(2)通过课程教学交流会及示范课的形式,定期组织所有任课教师和相关部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总体评价。
(3)教研室对任课教师进行不定期听课活动,以规范、监督教师教学质量。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教材选用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材选用表
序号 | 教材名称 | 出版社 | 主编 | 出版日期 |
1 |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邓曦东 李登丰 刘欣怡 | 2022.03 |
2.网络教学资源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数字化资源选用表
序号 | 数字化资源名称 | 资 源 网 址 |
1 |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 http://www.ncss.org.cn/ |
2 | 学职平台 | https://xz.chsi.com.cn/home.action |
3 | 北森生涯教育一体化平台 | https://www.careersky.cn/guanli/main.aspx |
七、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学年。其他专业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情况有针对性调整。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体育场路31号 邮编:443000 电话:0717-8853000